分享
不舒适的时候,正是最多收获的时候 | 我的2022H1回顾
输入“/”快速插入内容
不舒适的时候,正是最多收获的时候 | 我的2022H1回顾
本文是我的blog
油菜花海 | 紫藤的公开blog
的一篇文章,欢迎点击了解详情,欢迎点击下方卡片订阅更新。个人观点不代表就职企业。
50%
如果你没有飞书或看不到飞书群入口,可以先加入我的微信群,后续再前往飞书群大本营哦~
50%
2022Q2 和 H1 还有不到 2 小时就结束了,临时起意写一个总结,把最近感触比较多的几个话题做个文字记录,用于自勉。
这是一个比较个人化的内容,本不是为他人而创作。我精简了一些内容分享出来,如果有幸被你读完,希望能有些地方对你有价值~
要有走出舒适的勇气
今年我换了一份工作,而且前后跨度非常大;离开创业3年的地方,加入了自己非常欣赏的公司;随之在团队的协作方式、文化、工作内容上也有很多变化,进入了全新的行业、选择了全新的工种,
还要离开生活了很多年的城市,在一个新的城市安家落户……
我可能是心太大了,当时可是「纵身一跃」,说干就干了,最近才慢慢一条条理出来,原来自己面对了这么多挑战。坦白说,我还在适应中,也有不少时候要给自己做心理按摩。
我最近用于自我心理按摩的是两句话,其实也是一句。第一句是之前有位前辈分享过一句箴言——
“No problems,no progress”
,另一句是最近一位朋友的分享,我想是前者非常好的中文翻译——
“不舒适的时候,正是收获最多的时候”。
如果不走出舒适区,我可能很难意识到,自己之前受了多少特别的眷顾,以至于有很多基础的能力都没有做刻意练习;但舒适区不会一直都在,对吧?
还有一位老哥在和我喝咖啡时鼓励我:“虽然你现在可能面对一些挑战,但又怎样呢?至少你已经做到了很了不起的改变……如果把视线放远一点,5年之后的的自己在来看这段经历,一定是非常有价值的”。
是啊,
谋远大、有耐心
,正确的事情,未必在此刻的感受是舒适的,尽早「纵身一跃」,不逃避,不纠结。
和不确定性共处
不确定性多了,常人确实容易焦虑。和不确定性共处是需要练习的,或者我们可以把他称之为「创业精神」。
面对一个挑战的时候,是欣喜的去迎接挑战、解决他,还是犹豫不决?也许在于自己的选择。
面对不确定时,可能有用的两种做法,我最近在尝试:一是
把目标最小化
,比如此刻我的目标就是能和自己做好一场对话;二是从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开始,
「关注圈和影响圈」的故事,柯维 30 年前就在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里写过了。
找到自己的优势
焦虑的时候,有时候人会怀疑自己。
补短板总是比发挥自己的优势更难。
不要忘记自己的优势、找到自己的优势、发挥优势,并以此获得更多的正反馈、进入正循环。
寻找第二叙事
这是我在播客《组织进化论》中 E34
建立工作之外的第二叙事
中的收获。
如果什么事情都只有唯一的衡量标准,很容易有挫败感。
工作之外的第二叙事,是为了不被工作的衡量代替了衡量自己。
每一个工作,也可以试试第二叙事。比如写文章就一定要涨粉吗?一定要有很多阅读量吗?有时候文章只是为了做梳理、思考;或者一个活动、一次和客户的交流,一定要成功吗?不成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或者洞察。
感受自己、关照自己
新的工作,能主动留给自己的时间更多了,同事们都会主动在周末不会相互联系。我的 leader 也会鼓励大家给自己充分的休息,在工作之外往往能获得更多对工作非常有价值的灵感。
我最近把休息的时间留给了这几件事:
•
独处、思考
:比如就像写这些文字的此刻。
•
锻炼:
现在每周大概能运动 2-3 次,我最近的做法是跟着刘畊宏跳操,还没有到内啡肽上瘾的阶段,所以每次开始运动前都还会有点纠结。但跳起来后大脑空白、只会听到音乐和指挥自己的身体跟着一起动,感觉还挺棒的。
•
看书
:感觉阅读有障碍,就放慢速度读、读相对容易读的书,不着急。比如《纳瓦尔宝典》是一本像Twitter 一样的书,就很适合翻阅。
每当这些时候,我感觉「我本人」在「我」的心中变得更具象、实在了。
一定不要忙到感受不到自己,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内心,才有能力打理好工作、生活,和照顾更多的人。
多感恩、感谢
宝宝长得很快,我虽然以前也没多陪她,现在更只是手机屏幕里偶尔出现的那个人了,但她还是很喜欢我;我老婆、我爸妈,也都一直在支持我、鼓励我,有时候我甚至有点感觉惊讶,为什么他们这么无条件的支持我、爱我,相比之下我爱他们的还不够多。
我离开成都的前几周,见到的朋友、告别时吃的饭,可能比过去3年加起来都多。虽然现在交通、通信都方便了,但大家还是喝了很多酒,说了很多鼓励的话。不经历一场分别,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么多人这么关照我。
以前觉得「懂得感恩」啦等等挺别扭的,年纪越大(
虽然没有很大,但确实在一天天、一年年的过去
)越觉得自己是被很多人照顾的;即便谈不上感恩,也可以多感谢。